参考网问题 • 正文

涌泉跃鲤的意思是什么(涌泉跃鲤告诉我们什么道理)

|2022/12/27 4:41:23|浏览:307|类型:生活

1、?《涌泉跃鲤》的含义是什么。

2、涌泉跃鲤的意思是什么。

3、涌泉跃鲤的主要内容。

4、涌泉跃鲤古文。

以下内容关于《

《涌泉跃鲤》的含义是什么?

》的解答。

1.《涌泉跃鲤》讲述了汉代姜诗和其妻的孝行。

2.此为《二十四孝》的第十则故事。

3.1成语简介姜诗,东汉四川广汉人,娶庞氏为妻。

4.夫妻孝顺,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,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。

5.婆婆爱吃鱼,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,婆婆不愿意独自吃,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。

6.??一次因风大,庞氏取水晚归,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,将她逐出家门。

7.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,昼夜辛勤纺纱织布,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。

8.其后,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,令姜诗将其请回。

9.庞氏回家这天,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,口味和长江水相同,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。

10.??从此,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,不必远走江边了。

11.2原文[汉]姜诗,事母至孝。

12.妻庞氏,奉姑尤谨。

13.母性好饮江水,妻汲而奉之。

14.母更嗜鱼脍,夫妇作而进之,召邻母共食。

15.舍侧忽有涌泉,味如江水。

16.日跃双鲤,诗取以供母。

17.舍侧甘泉出,一朝双鲤鱼。

18.子能知事母,妇更孝于姑。

19.??3评说汉代的姜诗,广汉(今四川德阳)人,事母至孝。

20.据说,赤眉军经过姜诗的住地,不仅不侵犯他,而且赠送他米和肉。

21.姜诗后来出任江阳令,卒于官。

22.此则故事写姜诗的孝行很简单,且主要写其妻的孝行。

23.其妻庞氏,侍奉姑,也即是婆婆,尤其谨慎。

24.姜诗的母亲性好饮江水,其妻就外出汲江水来奉养婆婆。

25.??母亲又特别嗜好鱼脍,指切细的鱼涌泉跃鲤和肉。

26.夫妇常烹调供养,并且还召来邻居的母亲一起食用。

27.后来在他们房舍的旁边忽然喷涌出泉水。

28.泉水的味道就如江水一样,且每日还跃出两条鲤鱼,姜诗夫妇就取来供养母亲。

29.在《后汉书·列女传中》有更为详细的记载,可以参见。

30.??姜诗家的孝行对现代人也很有启示:一是除了儿子孝顺外,还有媳妇的孝顺问题,当然最好的就像他家那样,子是孝子,媳妇也孝顺。

31.正如诗句说:“子能知事母,妇更孝于姑。

32.”此点醒世人,儿子的孝敬更为重要,因为会影响到自己的妻子。

33.如果儿子自己都不孝顺父母,那么很可能妻子也步其后尘了。

34.??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,儿媳妇很贤惠,自己孝敬公公婆婆,从而感应并改变了丈夫对父母的不孝敬。

35.有时老父母有特殊的嗜好,对子女提出了一些难办到的事情,比如“好饮江水”、“更嗜鱼脍”,但是孝子还是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。

36.这里的至诚之孝又来个“感应”说,什么“有涌泉,味如江水”、“日跃双鲤”等,这当然是不科学的。

37.??但是,社会中至诚之孝也会产生其他的“感应”,比如感应了下一代的孝心,比如会给周边的家庭带来感应,使之家庭和谐,这不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回报吗?再看看当地对这一孝文化的传承,也很有启发。

38.自从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中记载了姜诗妻的故事,后来又选录入《二十四孝》以后,这个处在四川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的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,也成为了一个著名的“孝子故里”、一个历史文化名镇。

39.??他们曾举办“中国孝文化节”,而“孝文化节”又为今日的孝泉镇拓展了巨大的德孝文化空间。

40.他们那里演绎着许多故事,其中一个就是“皇帝做广告,‘强盗’敬孝子”。

41.这是说东汉明帝刘庄于永平三年曾表彰过姜诗妻庞三春,另外是所谓的“强盗”赤眉军不侵犯他们,并且还赠送了米和肉。

42.??据有关材料说,当地还建立了一个以宣扬孝文化为宗旨的有教化意义的“德孝城”。

43.这里崇阁巍峨,层楼高起,画栋雕梁,龙盘螭护,古色古香。

44.石砌山门上刻着御敕“圣旨”二字,在门坊的正中镶有两块石碣,一是“姜孝祠”,一是“跃鲤名区”。

45.这里有??副对联也有意思:“赤眉滔天,曾教万马衔枚去。

46.清泉涌地,犹想双鲤献瑞来。

47.??”上联写的是,传说东汉造反的赤眉军路过孝泉时,首领听说这是孝子姜诗故里,立即翻身下马,传令三军悄悄地衔枚行军,以免惊扰了孝子。

48.所以,有史以来,凡是经过孝泉镇的达官贵人,武官下马,文官下轿,逐渐成为传统。

49.下联的意思是,姜诗的妻子庞三春每日往返离孝泉镇七里远的临江河中挑水,姜氏至孝,感动上苍,井中涌出泉水和鲤鱼,每日庞三春打水时都会随带打上两条鲤鱼来。

50.??民间还创造性地丰富了这一故事,“姜诗孝亲,涌泉跃鲤。

51.一门三孝,安安送米”的美丽传说,在当地流传了一千多年。

52.姜家因为有庞三春这个孝顺媳妇,全家人本来过得十分幸福和睦。

53.不过后来姜诗的姑姑从中挑拨离间,使姜家遭遇家破的危险。

54.姜母听信了谣言,于是请人做了一尖底桶,让庞三春在距临江七里的挑水路上不能歇息。

55.??后来,天上的太白金星知道了人间有这样一个孝子媳妇,便下凡来,将一根马鞭给了庞三春,要她拿回去放在水缸里,从此就再也不用挑水了。

56.果然,庞三春不仅不用每天去七里以外的临江挑水,每天还有两条鲤鱼从井中跳跃起来,改善了姜家的生活。

57.但姜母知道这件事后大怒,硬逼着儿子姜诗休了庞三春。

58.??姜诗遵循了母亲的意愿,将妻子庞三春休了。

59.有位邻居可怜三春,找到了白衣庵道姑收留了庞三春。

60.姜诗的儿子叫姜石泉,也称为安安,知道母亲被休,想到妈妈吃不饱饭,就在每日上学时抓一把米藏在路边的土地菩萨背后。

61.日积月累,安安终于积蓄了一小口袋米,便给住在白衣庵的母亲送去。

62.??庞三春住在白衣庵,每日砍柴,做针线活,托人卖了,就给婆婆买米买肉回去,仍然尽她一个媳妇的孝道。

63.当安安将米送到白衣庵时,庞三春抓起米来,见那米的颜色深浅不顿时愤怒地质问儿子。

64.安安只得说出这是自己积攒起来的米。

65.三春再也忍不住了,抱着儿子痛哭了一场。

66.??后来,姜诗弄清楚了事情原委后,将三春领回家,一家人才又幸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……4孝泉镇据传姜诗侍奉母亲非常孝顺。

67.其妻庞氏,照顾婆母更是十分谨慎。

68.婆婆喜欢喝江水,旁氏便走单程七里山路去挑江水。

69.婆婆喜欢吃细切的鱼肉,姜诗夫妇便把鱼精心制作给母亲吃,并每次还要请邻居的母亲来作陪。

70.??后夫妻二人之间因一点误会,发生了休妻事件。

71.(在古代,儿子对母亲的孝顺似乎是绝对的,在母亲的安排下,姜诗为了孝敬母亲,顺母心意,不明就理就休了妻子庞氏。

72.)其妻庞氏被休后,在一家庵堂里度日,期待有朝一日洗清冤屈。

73.其子姜安安当时只有七岁,他担心母亲庞三春在庵堂里挨饿,便每天把自己要带入私塾的白米积攒一把在土地庙的小洞里,十天半月便背上米去看望自己含冤受苦的母亲,便出了孝泉井川剧里常唱的“安安送米”的典故。

74.??后姜诗夫妇误会消除,一家团聚,其孝心感动了玉皇大帝,便派神仙在他们住的屋子旁边开出一处喷涌的泉水,泉水的味道和江水一样,泉水中每天还蹦出两尾鲤鱼,姜诗夫妇正好可以取来供母亲食用。

75.现在看来,姜诗的孝属愚孝,只有其妻孝顺婆婆和其子孝顺庞氏才是值得提倡的。

76.??在古代,以“忠孝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体现。

77.为什么要“孝”?“孝”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,所谓“慈乌反哺”,也是这个道理,连鸟类也知道父母给了你生命,所以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的道理,何况人呢?《孝经》“开宗明义”章节里曾道: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??始也。

78.??立身之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

79.”从姜孝祠的牌坊走进去,就看到了历代朝廷为姜诗一家“一门三孝”的行为予以表彰的大匾和祠堂。

80.姜家的孝泉井就位于祠堂右侧。

81.井内至今还有五股清泉涌出,由于有朝廷为孝泉井修的亭子,如今都被列成了文物被保护了起来。

82.????一路往里走,《二十四孝故事》石刻贴在祠堂的墙上,还有专门纪念姜诗夫妇的大殿、用雕塑形式描述的“一门三孝”故事的走廊、姜安安念私塾的旧址等等,整个祠堂真感觉进入了一座提倡孝顺美德的城堡里。

83.诚心为您回答,希望可以帮助到您,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,好人一生平安,有用的话,给个好评吧O(∩_∩)O~。

总结:以上就是编辑:【无望青春】整理原创关于《

涌泉跃鲤的意思是什么

》优质内容解答希望能帮到您。

相关阅读